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浙江智造背景下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7)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前瞻性。(四)教学方式有待创新智能制造是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管理以及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这一过程中新

前瞻性。(四)教学方式有待创新智能制造是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管理以及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技能的应用改变了职业教育传播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模式方面只注重对知识的教学,而缺乏对能力的培养;师资方面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无法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实训以及实践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环境方面学校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实训教学设备需要,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完善;师资队伍方面教师自身对先进技术应用的意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政府在校企合作建立过程中难以有效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自身实力相对薄弱,存在明显的劣势,多数企业不愿意同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还需要完善,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度不够,缺乏相关管理部门的合作指导。四、浙江智造背景下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实现“浙江制造”转向“浙江智造”,必须以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尤其急需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的高素质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能够决定企业生产质量、产品性能以及生产过程稳定运行的核心因素,也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等领域。一方面,工业PC 机、PLC、人机界面、变频调速、伺服控制、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在先进生产设备上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在各种大型设备和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相应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技术等自动化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而言,必须主动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精湛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因此,针对“浙江智造”自动化人才需求的现状,探索“浙江智造”背景下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内容与实践,开展高职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模式创新,更好地为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以“浙江智造”为发展机遇,进一步引入自动化新技术,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合作,将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有效结合,将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自动化新技术进人才培养计划、进教材、进课程,保证学生能及时学习应用自动化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全新的“三新”(新技术、新课程、新合作)特色课程。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管理类知识,具备较强的新知识学习消化能力、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智能制造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紧密融合,融合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技术主要包括新型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识别技术等。因此,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当进一步加强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课程的新技术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安排上兼具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特点,构建“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二)完善专综结合的培养体系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离不开自动化技能人才的支持,同时也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制造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很快,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更新组合,这就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学习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知识迁移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加大训练强度,不断增加专业知识深度,强化培养企业工作经历和自动化项目实施经验。智能制造背景下,除了具备良好的自动化专业技能外,综合能力和通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用能力中诸如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对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考虑将基础知识与先进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既要掌握牢固基础又要注重先进自动化技术发展成果与应用。教学设计上由浅入深,教学过程中从基本技能、专项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方面入手,开展模块化技能训练和阶梯式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学历证书的培训融为一体,实施“双证融通”教学。(三)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工学结合形成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确立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师傅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度。基于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qikandaodu/2020/0628/357.html



上一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管理和控制分析
下一篇:“新工科”理念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