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浙江智造背景下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8)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断加强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五个对接”内涵建设要求中提出,高职院校校

,不断加强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五个对接”内涵建设要求中提出,高职院校校企紧密合作应重点关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方面的建设。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改变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被动地位。通过紧密校企融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校企双方按照企业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习专业技能又能体验企业文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更符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团队的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优秀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专业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授课技巧,有着丰富的教学授课经验,由于环境制约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教师对新科技的接触及吸收较为缓慢,新技术应用及新技术创新不能实时更新;而企业从业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缺少一定的授课技巧。为了能够有效克服上述两类人员存在的缺点,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最佳方案则是学校教师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中既有专业教师也有企业实践型教师,借助这种团队的培养,学生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发展成为优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均有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在企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化融合。因此,在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应当为教师创造更多的环境条件,让教师安心深入到企业锻炼和学习,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五)建设合作共赢的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具备一定的协同合作、人机交互合作以及复杂系统过程智能化生产、设计、维护、管理等技能,上述需求必须建立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有效建设智能控制“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依托合作共赢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把企业引入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厂,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技能培养融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深度融合,人才技能培养和企业生产实现了零对接,发挥校企双方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局面,实现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六)构建“1+X”育训协同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构建“1+X”育训协同体系,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协同,建立动态优化的评价体系,形成产业和专业的融合。[参考文献][1]高婷.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6):11-17.[2]李伟,石伟平.智能制造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路径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19-23.[3]李艳芳,韩志引,赵松玲.基于新型现代学徒制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19(4):48,90.[4]王芳.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18-27.[5]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160-164.[6]熊倚,李尚群.面向智能化时代的职业教育课程转向[J].职教论坛,2018(2):54-57.[7]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8.[8]张驰,张磊.中国制造视域下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模型与“1+X”育训协同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0):35-42.[9]曾照香,祝木田.基于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57-159.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qikandaodu/2020/0628/357.html



上一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管理和控制分析
下一篇:“新工科”理念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