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训教学改革(3)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范围广、时间长,但对应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其发展速度受限。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从目前职业教育实践的需求

高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范围广、时间长,但对应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其发展速度受限。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从目前职业教育实践的需求出发,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发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提高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有效推进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影响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目前由于教师的任务重,职称评审压力大,导致部分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师不思进取,与自动化专业的快速发展脱节,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在这一个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如果不坚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有一天将被时代多淘汰。对于高校任教的自动化专业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改革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卓越工程师实训教学改革探索项目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自动化专业领域,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完善专业实训课程、专业教学体系等方面产教融合,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一)构建工程综合训练创新教育内容体系工程训练创新教育体系从计划内创新教育和计划外创新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计划内创新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创新性训练项目,由教师科研项目转化,学生可进行菜单式的选择;二是开设各类具有工程训练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如逆向工程技术实践、机器人工程实践与探索等。计划外创新教育主要表现为形式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自拟项目,启发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变为小制作、小发明;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建立以校级竞赛为基础,以省级竞赛为重点,以国家级竞赛为龙头的三级竞赛活动体系;三是引导学生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技论文或发明专利。(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工程训练创新教育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面授方式;对参与创新型训练的学生,采取启发式、探讨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此外还可通过网络教学方式延伸和深化创新教育,将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发布在网络平台,学生可随时浏览和下载,同时充分利用qq群、互动留言等网络交流手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三)建设高素质工程综合训练师资队伍工程训练创新教育指导教师要求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因此,建设高素质工程训练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引进高学历且具备工程技术背景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其次,建立制度化的培养培训体系,定期从青年教师中选拔出优秀人员派遣到企业挂职培训,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再次,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委托他们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对学生进行指导。五、结束语围绕卓越工程师计划,结合专业老师,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综合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套质量高、覆盖面广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建立了“两渠道、三结合、四层次”工程训练创新教育体系;形成了三维结构工程训练创新教育运行机制。建设成果可以为其他高校参考借鉴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3]严继昌.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J].开放学习研究,2016,(03).[4]刘景艳,郑征,李玉东.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3):77-79.[5]仝兆景,郑征,付子义.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0):181+183.[6]杨海柱,王玉梅,王福忠,郑征,孙抗,仝兆景.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02):145-147.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qikandaodu/2020/0628/32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