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陌生化自动化与王国维隔与不隔的互释性研究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关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自动化”与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研究基本上侧重“陌生化”与 “不隔” 的对比。 但多数情况下,“自动化”和“隔”都被作为背景,忽略了“自

有关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自动化”与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研究基本上侧重“陌生化”与 “不隔” 的对比。 但多数情况下,“自动化”和“隔”都被作为背景,忽略了“自动化”是“陌生化”的重要前提,“自动化”的消解才能产生“陌生化”的审美理想,而“不隔”是在“隔”的基础之上的凝炼升华。 因而,忽视“自动化”和“隔”将削弱理论本身的美学价值,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二者在语言与修辞、审美理想、理论张力等方面的共通性。 什克洛夫斯基和王国维都坚持辩证发展的美学观,将各自的理论学说进行了更具实践性的发展,同时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与“自动化”具有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辩证性与开阔性, 其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扩展。 王国维由于受到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隔”与“不隔”说某种程度上带有西方的理论色彩,倾向于对文学自身本质规律的探索,将中西方相关理论进行糅合, 显示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因而对语言、修辞和审美理念等方面的阐述和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理论有着相通之处。

一、深厚的理论基础

陌生化、自动化与“隔”“不隔”都可以在中西方古典诗学中找到相关阐述。 首先,“陌生化”的相关阐述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新奇诗论”,从一些零散的阐述中可以看到陌生化的发展足迹。 比如,亚里士多德《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惊奇”“不平凡”“习惯”等词语,“惊奇”“不平凡”同陌生化要求的“新奇”与“反常”相通,“习惯”与“自动化”含义相近。 另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个体接受心理就是陌生化所说的读者的阅读期待,即前在性,新奇审美效果就是陌生化在追求审美效果, 奇字造奇风就是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处理,创造新奇效果。 其次,朗吉弩斯《论崇高》明确提出诗歌凭借各种手法产生“陌生”“新奇”的阅读感受区别于日常语言的阅读感受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后来什克洛夫斯基所提的这种 “难解的、奇崛的、受阻的语言”,“淡化了的、拐弯抹角的话语”①诗区别于日常语言,产生了诗歌中的“陌生化”。再有,马佐尼《神曲的辩护》提到“惊奇”诗歌题材和诗制造新奇审美的理性动能也显示出了“陌生化”与“自动化”在审美效果上的不同,而且柯勒律治强调唤起人们习惯的麻木的注意需要给日常事物以“新奇魅力”就是消解“自动化”,“打破”习惯麻木的知觉,施莱格尔谈到了语言的“反自动化”倾向就相当于语言的“陌生化”。 再者,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提出诗的目的在于使日常的东西呈现出不平常,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就是使平常变为反常的观点几乎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诗学概念的基础来源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美学》关于惊奇感和无意识的观点。“陌生化”与“自动化”从“新奇诗论” 中零散的词语发展为相应的审美观点,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酝酿,也使陌生化与自动化本身具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成为它后来创新发展的丰富资源。

同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隔”与“不隔”是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重要观点提取而成的。“隔”与“不隔”在南朝梁代正式进入到文学领域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园林设计的“隔”与“通”等具体的工艺应用层面逐渐进入到抽象的理论层面,刘勰的《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将“隔”与“不隔”由物象转变为审美范畴的典范代表,他在《神思》篇中写道:“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外,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川。”②钟嵘《诗品》的“直寻”说追求自然真切的原则,已经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诗歌“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③的语言要求相通。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倾向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将“隔”指称为一种含混而朦胧的诗境,如“晴雪满汀,隔溪渔舟”④,这种“隔”的诗境与王国维反对晦涩难懂的诗意观点类似。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中有关陶诗、谢诗的评价与王国维所评的“渊明之诗不隔,韦、柳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 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句,妙处唯在不隔”⑤观点相似。 严羽说道:“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他在《诗法》中又强调:“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两人同样推崇如陶诗般质真自然的作品。 清刘熙载《艺概》亦云:“凡诗,迷离者要不间,切实者要不尽,广大者要不廓,精微者要不僻。 ”“不间”近乎“不隔”,“不尽”与“深远之致”意思相通⑥,他评柳永《雨霖铃》“词有点染,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过度点染造成的“隔”类于王国维批评的堆砌典故使诗意难解。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qikandaodu/2021/0309/1187.html



上一篇:认知加工的自动化现象从二分法到渐进观
下一篇:游荡者视角下毛猿中扬克的形象特征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