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为何是在发射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7月31日,中国正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在全球亮相,不仅彰显着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已经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同时也为全球民众

7月31日,中国正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在全球亮相,不仅彰显着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已经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同时也为全球民众的卫星导航需求提供更多的优质选择。

大家还记得,这颗卫星实际上已经在6月23日发射,但为何是现在才宣布正式开通?围绕北斗系统,还将产生怎样的应用?

为何发射一个月后才正式组网?

7月29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发布一则消息,《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入网工作》,其中提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网,使用测距码编号61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的6月23日,这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那么,为什么会在一个月之后才“组网”?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宏宇对此表示,北斗卫星发射后首先要进入轨道,因为已经入网的卫星在天上都排好了队,新发射的卫星需要通过轨道相位的准确调整才能稳稳地站到队伍里;其次卫星要开展在轨测试,包括卫星平台测试和有效载荷测试。

所谓卫星平台测试,属于“常规体检”,主要确保能够在今后10年时间里稳定持续地提供载荷工作的指向、温度和电磁环境及充沛的供电。载荷测试,主要是确认导航载荷的工作性能是否达标,能否准确稳定地提供导航信号。

“随着我们北斗技术的成熟,从入轨到入网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陈宏宇说。

事实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4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在3月9日发射的,在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直到6月正式入网工作,使用卫星编号60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未来将集成到百亿级物联网设备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完成,标志着北斗应用将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在汽车、手机、无人机等各类智能设备上得到应用。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告诉南方+记者,有了对时空更高分辨率的感知后,北斗不仅仅是部署于高空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更是和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国家重大时空基础设施。

所谓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即可以给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和应用场景赋予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基准,让数据产生协同效应。

从大众应用角度来讲,时空智能规模化应用正在诞生。智能汽车可以知道自己开在哪一根车道,手机可以定位更加快速精准,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飞行。

北斗还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方、汽车制造商,各类设备和应用开发商等都会参与。

不光手机和汽车,北斗更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将集成到百亿级的物联网设备和场景。陈金培认为,在城市智能化进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新基础设施,一个是5G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一个是云计算这样的计算基础设施,一个就是时空智能基础设施。

“有了位置服务的解决方案,有了时空数据,整合起来可以用到自动驾驶、物联网、智慧农业等领域,将来全部是自动化应用。”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说。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到?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在灾害监测中提前“通风报信”

在刚刚经历了南方大水中,北斗应用还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7月6日傍晚,湖南省石门县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却没有一人在此次灾害中伤亡。这就得益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提前的“通风报信”。

北斗系统靠什么做出预警呢?原来,这背后是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水平的精确定位。

北斗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会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

除此之外,北斗系统的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可以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防汛主要靠人,每逢汛情来临,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推断堤坝是否牢靠。现在,科技手段让这一切变得轻松了许多。

听说过给人做CT,可你听说过堤坝也可以做“CT”吗?防汛期间,工作人员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堤坝是否存在隐患。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zonghexinwen/2020/0805/519.html



上一篇:李泽湘教授智能装备和AI将使富士康式的集中生
下一篇:工业以太网常见五大协议对比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