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批

来源:自动化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已于日前正式批复《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试点任务申请,原则同意天津在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打造新型监

从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已于日前正式批复《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试点任务申请,原则同意天津在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打造新型监管机制、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交换及应用、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研发应用、特殊场景智慧交通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根据《方案》,在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方面,本市将通过1-2年时间,建立安全绿色港口指标体系,“散改集”作业绿色新模式全面推广,建成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管控平台,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达到100%;形成无人驾驶集卡操作规范、自动化轨道场桥操作规范、自动化轮胎场桥操作规范等多项企业标准;海铁联运箱量比重逐步提升,主要船公司船舶直靠率达到88%以上,口岸合规时间及成本逐步优化,港口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3-5年时间,港口安全绿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智能监测模式全面推广,智能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危险源全面辨识,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运行,隐患排查实现闭环管理。智慧港口建设也将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生产业务系统,基本实现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全自动化应用,集装箱单证电子化比例达到100%,集装箱业务线上受理率达到85%以上,轨道桥人工干预率低于2%;港口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基本形成环渤海湾干支中转网络,内陆物流网络实现腹地全覆盖,邮轮港口服务功能更趋完善,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

在打造新型监管机制方面,本市将通过1-2年时间,使信用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信息查询比对、联动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信用报告、第三方评估等广泛应用;建成天津交通运输信用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

围绕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交换及应用,本市将通过1-2年时间,建成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信息系统清理整合、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数据质量管控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综合交通数据分析服务系统和货车运输服务平台,内部管理和外部协作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满足企业、司机“只用一个程序”和“最多跑一次”。通过3-5年时间,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管控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危险品仓储和生产地信息、进出厂信息、道路监控信息、“两客一危”车辆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高效管理。

围绕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研发应用,本市将通过1-2年时间,完成区块链工程质量溯源平台和质量安全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研发,建成工程管养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铁路、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开发,数字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工程质量溯源平台初步投用。通过3-5年时间,工程质量溯源平台、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工程管养信息化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全面投入运营应用,基本实现工程建设、运营、监督管理的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和研判,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特殊场景智能交通应用方面,将通过1-2年时间,在部分路段、交叉口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初步建成智能交通物理环境,实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群网群控;完成车联网应用管理云平台研发,基本实现与交通管理、出行服务、高精度定位服务、高精度地图服务、车联网运维等平台的互通和数据共享,交通场景赋能效果显著,交通环境更趋高效便捷;在部分场景率先完成无人递送、无人巴士、共享出行等交通生产生活场景应用。通过3-5年时间,在部分场景基本建成“人-车-路-云”高度协同体系,完成交通智能网联群体管控大脑构建。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zonghexinwen/2020/1014/826.html



上一篇:西南交大与华为要一起干件大事情……
下一篇:高能量激光+自动化,打开新的应用空间

自动化应用投稿 | 自动化应用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版面费 | 自动化应用论文发表 | 自动化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动化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